0%

主模式第六包(收包):main_inR3

1. 序言

main_inR3()函数是ISAKMP协商过程中==第一阶段的最后一个报文的接收处理函数==,它的作用同main_inI3_outR3()部分功能相同:完成对对端身份的认证。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在需要响应报文(如果不考虑第二阶段的话)。此包处理完毕后,发起端便成功建立了ISAKMP SA, 完成了第一阶段主模式的协商。后续便是第二阶段的协商。这里我们主要说明main_inR3的函数调用关系、处理流程以及对源码的注释分析,关于main_inR3的上下文环境暂不叙述,留给后面的文章进行更新。

ISAKMP协商报文的处理流程都比较复杂,此函数在协商的报文处理函数中比较复杂的,因此个人学习期间难免有遗漏和理解错误的地方,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。


目前主要是整理源码中的处理里流程和实现逻辑,尚未深入比较细节的处理;后续在我整理完毕使用主模式协商的9个报文后,我再次结合代码整理每一个报文的详细流程,到时把每一个报文的注意事项、作用,处理方式做一个整体上的把握。同时结合书本上的描述来解释代码层的实现。


ISAKMP主模式协商流程如下:

image-20200606195135324

本文要说明的便是第⑥包的接收函数:main_inR3();

2. 函数调用关系

main_inR3()函数的调用层次少了很多(如果不考虑加解密、证书认证的话),它的调用关系图如下所示

image-20200606195717889

3. 第⑥个报文接收流程图

第⑥个报文的接收流程main_inR3的功能可以分为三类(如果把建立ISAKMP SA也看作一类的话):

  • 解析对方的身份标识(ID)和证书载荷,匹配对方的身份标识
  • 身份验证
    • 预共享秘钥
    • 数字证书
  • 建立ISAKMP SA

流程图下图:

image-20200606185131522

4. 源码分析

由于main_R3()的处理流程和main_inI3_outR3()中的部分处理流程调用了相同的函数接口,因此无需再进行说明,如果有疑问可以查看main_inI3_outR3()的中的源码部分。

5. 总结

openswan的源码确实难度很高,虽然用了很长的时间来看主模式的6个报文7个主要的函数接口,前后花费了一个月时间吧(之前陆陆续续看过部分接口),但是学习的时候比较浅,没有深层次的理解。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  • 报文的加解密

    报文加密、解密是在第⑤⑥个报文中才有的,关于这部分的功能(加密、哈希、数字证书签名验签、预共享密钥等),只知道它是在做这种处理,基本没有深入去分析代码。这个主要是由于看不懂,内心里有种抵触心理;其次是不想直接深入学习这部分,先学习整体处理框架,然后再慢慢深入学习这部分功能。即“先广度优先搜索,再深度优先搜索

  • 算法相关的操作

    这里的算法相关,我是想表达对于策略的配置解析存储算法、如何与报文中的载荷相对应、支持的算法类型、协商时处理对方建议载荷的原则等等问题。这部分有的可能已经在协商流程中有所涉及,但是关于算法的存储等是在这部分之前的流程中处理的(whack_handle()),因此没有过多学习。后面再补充whack命令相关的知识。

  • 连接和状态之间的联系

    主要的疑惑是不清楚他们成员之间的关系,可能是特别大,同时关系有比较复杂的缘故。状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,即协商过程中的参数;连接是我们的隧道配置信息,基本是个固定的结构。他们是如何维护、以及协商过程中如何联系起来,这部分没有系统整理和分析过。举个简单的例子:NAT-T在ISAKMP中是如何完成协商的? 这个我之前处理过一个bug,因此可能分析过协商过程中的联系,但是其他的我就不得而知了。

任重而道远,继续努力吧。

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